寶寶從4歲起 請嚴格一點
孩子一歲時,搶小朋友的玩具,因為他以為凡是看見的就是自己的;兩歲時,他不肯讓別人玩他的小車,因為他不懂分享;三歲時,他常把“不”掛在嘴邊,因為他要自己“做主”。我們明白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所以我們給他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等他慢慢長大。
不過到了四歲,雖然仍然有些事情是情理之中的,但在理解的同時,也該開始設立更嚴格的規(guī)則,讓他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不可以。
我們普遍認為美國人對孩子更寬松,但最近《PARENTS》雜志所做的一次獨家調查中,80%的受訪者認為現(xiàn)在的父母對孩子過于放任自流,40%的人希望自己還能管得更“緊”一點。
如果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告訴他一些規(guī)則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他,比如洗澡時好好坐在浴缸里,不能站起來;吃飯時不能亂跑……那么等他大一些,這些將成為無需申明也必須堅守的規(guī)矩。
1歲時孩子打人我們可以解釋為他不知道怎么表達自己的感受,4歲時再出現(xiàn)打人行為將成為決不許可的錯誤。更嚴格的行為規(guī)則將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多。
我們對孩子已經(jīng)越來越理解和尊重,對他們的態(tài)度越來越寬容和開通。我們不再為孩子決定一切,而是為他們提供自主選擇的機會;當他們淘氣時,我們克制自己爆發(fā)的沖動,努力解釋他們行為背后的原因;一旦他們不能達到我們設立的目標,我們首先會反思自己是不是把標尺定高了。
但是,看著我們一天天長大的孩子,父母們開始發(fā)覺,自由也是需要限度的,讓孩子們有章可循、學會承擔明確的行為責任會更好。沒有紀律約束的孩子會變得過分關注自我,自私自利,而且不快樂——還會使周圍的人也苦不堪言。
有的學者也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既滿懷關愛又不失權威,對孩子既支持又限制,其教育的孩子往往學習出色,社交順利,且自我感覺良好,總體來說也比要么過于寬松、要么過于嚴厲的父母所教育的小孩更為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