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律不齊的癥狀是什么?
心臟是人體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器官,全身的血液流動都需要依靠心臟功能來維持。不過,心臟是十分脆弱的,生活中很容易受到傷害。本身來說兒童的體質就比較差,各個器官的功能都沒發育成熟,所以心臟也很容易出現問題。心律不齊就是很常見的兒童病癥,那么,兒童心律不齊的癥狀都有哪些?
心律不齊癥狀:
1、心悸(一種患者自身能夠感覺到的心跳變快加重);
2、心跳緩慢這也是心律不齊的癥狀;
3、心律不齊的癥狀還表現出不規則心跳;
4、心跳之間心臟暫停。嚴重疾病引起的心律不齊,多伴有一些癥狀,常見有頭暈、胸悶、胸痛、氣急、多汗、顏面蒼白、四肢發冷、抽搐、昏迷等。輕微的心律不齊仍可以照常工作和學習。
心律不齊預防:
1、預防誘發因素:
一旦確診后病人往往高度緊張,焦慮,憂郁,嚴重關注,頻頻求醫,迫切要求用藥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誘因的防治,常造成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常見誘因:吸煙,酗酒,過勞,緊張,激動,暴飲暴食,消化不良,感冒發燒,攝入鹽過多,血鉀,血鎂低等,病人可結合以往發病的實際情況,總結經驗,避免可能的誘因,比單純用藥更簡便,安全,有效。
2、穩定的情緒:
保持平和穩定的情緒,精神放松,不過度緊張,精神因素中尤其緊張的情緒易誘發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避免過喜,過悲,過怒,不計較小事,遇事自己能寬慰自己,不看緊張刺激的電視,球賽等。
3、自我監測:
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時,病人自己最能發現問題,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癥狀,若能及時發現及時采取措施,可減少甚至避免再發心律失常,如發現出現心律失常的臨床癥狀,應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積極治療,防止拖延病情,造成嚴重的后果和不可逆的并發癥,心房纖顫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稱前驅癥狀,如心悸感,摸脈有“缺脈”增多,此時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心律不齊的問題,那么父母應該多讓孩子吃一些含有大量鈣質以及維生素的食物,這些食物都可以保證心肌的營養以及代謝。還應該多讓孩子吃一些水果以及蔬菜,比如香蕉、芹菜等等。不要給孩子吃那些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