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后跟疼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疼痛,改善下肢負重、行走等功能。跟痛癥多可自愈。對癥處理包括穿軟底鞋、減少承重、足部熱敷和理療。那么,腳后跟疼有哪些治療方式?腳后跟疼吃什么好?下面,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錄
1、腳后跟疼有哪些治療方式
2、腳后跟疼吃什么好
3、腳后跟疼有哪些癥狀

腳后跟疼有哪些治療方式
1、一般治療
注意休息,可以穿軟底鞋避免對足跟部刺激,對癥和病因治療。
2、藥物治療
止痛的藥物,足跟痛,疼痛嚴重的患者可以適當的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來對癥治療,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緩釋膠囊等。
3、痛點注射
足底腱膜損傷,跟骨結節前緣中份,足底腱膜起點在偏內側,壓痛明顯處標記為進針點。
4、足底長韌帶損傷
跟骨結節前緣中份,足底長韌帶起點在偏外側,壓痛明顯處標記為進針點。
5、跟骨后滑囊炎
跟骨結節之上,跟腱前側面,壓痛明顯處標記為進針點。
6、跟腱滑囊炎
足背伸,踝關節后側繃緊,顯露跟腱滑囊,跟腱旁壓痛明顯處標記為進針點。
7、跟骨脂肪墊炎
足跟部跟骨與跟腱之間,壓痛明顯處標記為進針點。
8、跟骨骨刺
根據X線片定位跟骨骨刺體表投影處,壓痛明顯處標記為進針點。
9、沖擊波治療
高能電沖擊波選擇性地破壞了無髓鞘的感覺神經纖維,而低能量沖擊波則可促使降鈣素基因相關膚等膚類物質釋放。在局部產生神經源性炎癥反應,進而抑制感覺神經末梢傳導,引起大腦局部血流改變調整疼痛記憶,減少局部疼痛刺激反應,從而起到長期鎮痛作用。
10、手術治療
手術方法跟痛癥(跖筋膜炎)為臨床常見疾病,絕大部分病例經保守治療而治愈。手術治療只適用于頑固性足跟痛經過嚴格的保守治療6個月以上無效者,且患者的生活方式或日常活動受影響。70年代以前手術以單純切除跟骨骨刺為主,80年代以后多行跖筋膜切斷加跟骨骨刺切除,90年代以后出現內鏡技術及跖筋膜切斷術。目前手術趨向于內鏡下手術跖筋膜松解術。

腳后跟疼吃什么好
1、建議補鈣
例如:奶類含鈣較豐富,吸收也充分;動物肝臟,蛋黃,魚,肉及豆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沒收。海帶,小蝦皮等海產品含鈣量高;紫菜,菜花含鈣也較豐富,蠶豆連皮吃提高鈣的吸收;骨頭加醋熬湯,可增加鈣質,精醋排骨也含有豐富的鈣質;將魚炸酥后連骨吃,可提高鈣的含量。
2、多吃高鉀質食物
鉀質可減少尿酸沉淀,有助將尿酸排出體外。多攝取充足的堿性食物,如海帶、白菜、芹菜、黃瓜、蘋果、番茄等疏果。紅蘿卜對痛風有特效,是由抗風使者發現的,其本身就是吃紅蘿卜治好了痛風,現在已經完全恢復了正常的飲食。

腳后跟疼有哪些癥狀
1、典型癥狀
足跟痛通常起病緩慢,有數月或數年的病史,無急性外傷史,老年人骨刺和滑囊炎所致的足跟痛,在久坐、久臥后,足跟初起著地時加重,稍加活動后疼痛減輕。
2、伴隨癥狀
踝關節活動受限
炎癥引起的足跟痛,如跟骨滑囊炎,可以因囊內充滿滑液,出現局部腫脹,囊液粘連關節,出現踝關節活動受限。
不能行走
患者常常因為足跟疼痛,表現為不愿負重、不能行走。
3、并發癥
足踝部位肌肉萎縮因為足跟痛,患者不愿患側負重、行走,或是因為無菌性炎癥粘連,導致踝關節活動受限,久而久之出現踝關節部位肌肉,如脛骨前肌、長伸肌、第三腓骨肌等廢用性萎縮。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