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腦血栓的病因以及癥狀
人過了中年各種問題就隨之而來了,腦血栓是經常發生在中年人身上的一種慢性疾病,因此中年人平常一定要做好預防腦血栓的工作。不少人對中年腦血栓的病因以及癥狀都不是太了解,下面我們就請心腦血管專家給大家做詳細解釋。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大家能夠有所認識。
一般來說,人體內有兩種物質:一種是凝血物質,能使血小板凝集成塊,形成血栓,起到止血的作用。另一種是抗凝血物質,有抗凝血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平時人體血液中的凝血物質和抗凝血物質兩者外于動態平衡,不易形成血栓,在血管發生意外時,又有止血的作用,保持人體健康。
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常有血管老化、血管壁受損,易患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問題。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后,產生的凝血激酶增多,促進凝血酶形成,凝血黃素A2也增多,同時制造抗凝物質前列環素減少,就很容易誘發血栓形成。如果血糖升高,糖與紅血球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全身組織缺氧,這時血小板凝集性增強、黏度增大,也容易促進血栓形成。
由血栓脫落引起的栓塞稱為血栓栓塞,由于血栓栓子的來源、栓子的大小和栓塞的部位不同,其對機體的影響也不相同。一般有肺動脈栓塞、體循環動脈栓塞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腦血栓。
腦血栓患者發病前大多曾有肢體發麻、運動不靈、言語不清、眩暈、視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時發病,患肢活動無力或不能活動,說話含糊不清或失語,喝水發嗆。多數病人意識消失。腦血栓輕微者表現為一側肢體活動不靈活、感覺遲鈍、失誤,嚴重者可出現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
對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現乏力、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思維反應遲鈍,睡眠較差,行走時雙下肢凝重、無力,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血脂異常等,平時又吸煙、大量飲酒,尤其是家族中有腦血栓病患者,哪怕只有其中一項癥狀,也要重視,到醫院進行凝血功能、血液黏度等檢查,了解自己是否已處于血栓前狀態,避免悲劇的發生。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腦血栓的病因和癥狀,由于中老年人的血管老化或者受損都可能導致腦血栓的發生,因此大家必須了解相關的癥狀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才能避免腦血栓造成的危害。
中年腦血栓的病因以及癥狀,上面文章當中都給大家做了一一講述了,希望每個人平常都要避開這些病因,這其實就等于是在預防腦血栓,不得這樣的疾病當然是最好了。不過萬一被確診為得了腦血栓的話,必須抓緊時間接受治療,耽誤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