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常識 春節期間的養生寶典
隨著時代進步,春節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在家吃個年夜飯就可以的了。現在很多家庭選擇春節團員,舉家出游。在這里小編還是要提醒大家一句,春節出游一定要注意健康養生,保持身心兩方面的健康才行。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春節期間的養生常識都有哪些吧。
春節養生,節制為先。春節養生的關鍵,首先有幾對矛盾要處理:寒和熱、饑和飽、勞和逸、喜和煩。
春節期間的養生重點
用“節”來解釋一下春節時候要碰到的幾個矛盾。
第一個碰到的是寒和熱的矛盾
室內空調太熱,出去以后突然遇冷,就馬上發哮喘了。所以如果家里溫度高,出門之前建議在陽臺上待一會兒,適應一下寒冷。
第二個矛盾是飽和饑
真的吃多了,吃“傷”了,怎么辦?給大家一個解藥:肉“傷”,用蘿卜、蘿卜籽、山楂、雞內金;魚“傷”用紫蘇、生姜;油“傷”用玉米須,還有米仁、山藥、山楂;糯米“傷”可以用焦谷麥芽,化食積,可以用保和丸。
第三個矛盾是勞和逸
勞和逸的標準是“中和”,有常有節,不偏不過。只有動靜結合,勞逸適度,才能活動筋骨,通暢氣血,強健體魄,才能達到積精、養氣、全神的目的。
第四個矛盾是喜和煩
春節都是挺開心的,情志要處于有波動但是不要過喜過憂,套用一句話就是“淡定”一點,不要搓麻將的時候“杠頭”開花了,腦血管也“開花”了。推薦一些舒肝理氣的食品如:玫瑰花、月季花、菊花;清心安神的有:百合、蓮子、合歡花。
一、情志養生
新春佳節,合家歡樂,普天同慶。春節心理健康不容忽視。春節兒女回家團聚,可能比平時更累。老年人要注意靜心和休息,盡量保持平時的生活習慣。
可能發生的心理疾病
1.旅途精神病
不管是春節回家還是外出旅游,在旅途中有些人會出現失眠、胸悶、精神緊張等癥狀。還有一些人會因長時間乘坐飛機、火車、輪船而突然產生嚴重的精神障礙,甚至會因失去自控而發生跳車、跳船等自殺事件。這些情況就被稱為“旅途精神病”。
專家表示,產生這種春節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身心過度疲勞和環境過于惡劣,當然也與個人的心理素質和調節能力有關。春節出游者應注意自我保護與調適。
2.神經衰弱
春節期間,人們容易放縱自己,暴飲、暴食、暴玩,造成體力透支、胃腸功能紊亂。從心理學角度講,放縱會導致過度興奮,然后衰竭。過度興奮表現為焦慮、急躁、沖動、失眠,衰竭表現為情緒低落、腦力下降、萎靡不振,甚至神經衰弱。
春節期間要注意生活節制,避免過度放縱,預防神經衰弱的發生。
3.心身障礙
心身障礙分為三大類:心身反應,心身紊亂,心身疾病。心身反應是心理因素引起的、一過性的軀體功能變化,例如情緒緊張的時候出現心慌、胸悶、口干、多尿、腹痛腹瀉,心情不好的時候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心身紊亂是心理因素引起的、持續的軀體功能紊亂,即使心理原因解除了,軀體癥狀依然存在;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器質性疾病,例如高血壓、冠心病、胃十二指腸潰瘍、糖尿病等。
預防春節期間心身障礙,關鍵在于心理調節,可通過與他人交流,或者咨詢專業心理醫生,保證春節心理健康,預防心身障礙。
二、易患疾病
1、胃腸道問題,成高發病
許多疾病是經消化道傳染的,筷子在每個人的口中和菜肴中進進出出,會使疾病得以傳播。聚餐提倡分餐制,公筷公勺大家使。
(1)急性胃腸炎
逢年過節,過量飲酒、不潔食物的攝取以及暴飲暴食導致的正常飲食規律的突然改變,嚴重增加了我們胃腸道的負擔。不少人因此會出現腹脹、惡心、嘔吐、返酸、腹痛、腹瀉等癥狀。因此建議盡量不要飲酒過量,別喝烈性酒,飲酒前后需要吃一點米飯,挑選清潔的飯店就餐,避免暴飲暴食。
(2)腸道易激綜合征
胃腸道問題和工作、生活壓力的關系很密切,壓力和焦慮是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其癥狀,有的人表現為拉肚子,有的人則是大便干,同時還有情緒不好、頭痛、失眠等情況。到目前來說,誘因包括工作壓力、飲食,以及某些腸道微生物的感染。其中,精神壓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結語:春節雖然是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但是春節期間應酬過多,很多朋友都不太注意自己的身體,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認識。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了一些春節期間的養生常識,希望能夠幫助到每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