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族的歷史介紹 獨龍族民族歷史
2016-06-03 10:28:16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獨龍族是我國尚保存著原始社會末期父系家族公社特征的少數民族之一。盡管在總的發展趨勢上己走向日益解體的道路,但在生產力、土地形態、社
獨龍族是我國尚保存著原始社會末期父系家族公社特征的少數民族之一。盡管在總的發展趨勢上己走向日益解體的道路,但在生產力、土地形態、社會組織和婚姻制度等方面都仍具有父系家族公社的明顯特征。
獨龍族的族稱始見于《大元一統志》麗江路風俗條,被稱為“撬”。明清時稱為“俅”或“曲”。
新中國成立后,根據本民族的意愿,將其自稱獨龍作為民族稱謂。
新中國成立前的20世紀40年代,由于山川的阻隔和歷代反動統治的壓迫剝削,獨龍族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特點是: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占主要地位,采集和漁獵仍占較大比重;生產工具十分簡陋,還沒有從鋤耕過渡到犁耕;社會分工不明顯,只有男女之間的自然分工;交換仍處于原始的以物易物階段;獨龍族人民生活十分貧苦,沒有商品交換,采用刻木結繩記事,在鐵制工具未傳人獨龍地區以前,獨龍族人民普遍使用樹枝的天然勾曲部分制成的小木鋤挖地。
小木鋤尖如鶴嘴,獨龍語稱之為“戈拉”,是獨龍族最先使用于鋤耕農業的原始工具。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徹底改變了這一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