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堅是怎樣的人?苻堅簡介
2017-02-09 15:12:18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有很多最具戲劇性的以少勝多戰例,牧野之戰、伊闕之戰,等等不勝枚舉,而讓苻堅一戰成名的是淝水之戰。但這次苻堅的淝水之
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有很多最具戲劇性的以少勝多戰例,牧野之戰、伊闕之戰,等等不勝枚舉,而讓苻堅一戰成名的是淝水之戰。但這次苻堅的淝水之戰,卻不是勝者,他是戰場上失敗的一方,由此“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等詞語就成為淝水之戰的標簽,而苻堅也被認為是一個草包蠻王,無能膽小之輩。事實果真如此?如果我們細翻史書,卻發現苻堅或許并沒有人們口中說的那樣窩囊。
自從西晉“八王之亂”后,中國歷史經過三國歸晉短暫而黑暗的統一后,進入了更漫長也更黑暗的五胡十六國時代。五胡指的是北方的五個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它們都先后在中國的北方建立了十數個國家。苻堅就是氐族人。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堅(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堅頭,氐族,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人,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堅,苻雄之子,前秦奠基者苻洪之孫,前秦開國君主苻健之侄,祖籍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東南)。其祖先世代為西戎酋長。在后趙石虎進攻關中時,苻洪率族歸服,并遷徙到現今的河北臨漳一帶。后又投靠東晉,被任為征北大將軍,不久自稱秦王。
苻堅當時亦博學多才藝,更有經略大志,廣交豪杰。苻堅在做東海王時,就痛感時弊誤國害民,因而即位后決心開創清明的政治局面,整頓吏治,懲處不法豪強,平息內亂,實行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
他深知一個國家要得到壯大,以得人為本的道理,所以廣招賢才,提拔重用了一批精明廉潔的漢族士人參與朝政,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寒門出身的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