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癲前癥是什么 如何治療
子癇前癥,以前多半被稱之為妊娠毒血癥,在產科學上和出血及感染并列為造成母親死亡的三大原因。此外,子癇前癥亦會對胎兒的成長發育造成影響,甚至可能造成胎兒胎死腹中。因此,對子癇前癥能有基本的認識對產科的醫護人員與即為人母的準媽媽而言都是相當重要的。
子癲前癥是什么 如何治療
為何會發生子癲前癥?
胚胎著床后,必須依賴滋養層細胞侵入子宮蛻膜細胞的能力,引起與母體進行血液交流的螺旋動脈內的內膜平滑肌層退化,讓子宮螺旋動脈括張,阻力下降,以應付胎兒成長過程所需的大量血液供應;而子癲前癥患者的滋養層細胞則因為某種原因的影響使侵入母體蛻膜細胞的能力較差,減少產生重組現象,使子宮螺旋動脈內的內膜平滑肌層沒有退化,因而維持高張力現象,阻力提高。
定義及發病人群
什么是子癇前癥呢?在妊娠的后半期(妊娠二十周以后)產婦出現高血壓(大于140/90mmHg)同時合并有蛋白尿或水腫,即稱之為子癇前癥。一般而言,子癇前癥的發生率約在2%到10%不等。
而哪些產婦比較容易在妊娠中產生子癇前癥呢?根據各項臨床研究顯示有下列幾項好發因子:(1)初產婦;(2)家族史上曾有子癇前癥或子癇癥發生記錄者;(3)多胎胞妊娠;(4)產婦有糖尿病;(5)產婦有慢性血管性疾病;(6)產婦有腎臟疾病;(7)妊娠是葡萄胎的產婦;(8)胎兒水腫之妊娠。
子癲前癥如何治療?
孕婦自行監測血壓是必要的,可每天早晚各量一次并做記錄,并注意胎動。每一~二周做一次產檢,有異常時就應提早就診,盡量保持情緒的穩定即可。醫師會視病情給予控制血壓的藥物,對于嚴重需住院且合并子癲前癥的孕婦,醫師除給予口服降低血壓藥物外,也會給予硫酸鎂以預防痙攣的發生,不過血中鎂濃度必須維持一定治療水平,太低無效,太高又怕產生副作用,因此要經常抽血以測鎂離子濃度,以及注意孕婦深部肌腱反射,呼吸速率,及排尿量,亦可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治療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癥,子癲癥的最好方法就是生產,因此醫師會依據臨床癥狀選擇適當的時機生產,胎兒肺部成熟后,或者產婦血壓控制不良,胎兒出現生長遲滯,臍帶或胎兒血流出現異常,都是需要生產的時機。
子癇前癥的預后
子癇前癥發生后對產婦及胎兒而言,其預后狀況主要取決于發生時胎兒的妊娠周數,產婦住院治療是否其嚴重度有所改善,胎兒生產的時機以及是否發生子癇癥。一般而言,越早發生的子癇前癥以及越嚴重的子癇前癥則不管對產婦或胎兒而言其預后越差。而子癇前癥嚴重時將會影響其凝血功能,造成血小板數目過少而造成出血的危險,此外亦可能導致肝臟、腎臟功能受損,嚴重時則造成產婦死亡。而對胎兒而言,子癇前癥會影響胎兒的胎盤血流供應進而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甚至有引發早產及胎死腹中的危險。
以上就是小編對子癲前癥及相關知識作出的介紹,相信大家看完后對它都有所了解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擴展閱讀:子癲前癥對寶寶的影響大不大?
由于血管收縮的影響,以致于胎兒在子宮內所獲得的營養便不足,營養不足相對于胎兒出生體重會降低。而孕婦發生血壓上升的時間愈早,對胎兒的影響也就愈嚴重。另外常會有早產的發生,主要是因為胎兒在子宮內的生長狀況不佳,長期處于不利的生長環境中,胎兒容易出現窘迫征兆,以致于產科醫生會考慮提早娩出。另一個主要因素是因為母體高血壓無法用藥物適當的控制,為免得孕婦發生子癲癥,所以便提前娩出胎兒。而由于胎盤著床于子宮內膜的不順利,使得胎盤功能不佳,本來就是妊娠高血壓的特點,所以胎盤早期剝離的發生比例便會增高,因此在懷孕的過程都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