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 > 幼兒教育 > 正文

經常催促孩子 會打亂誰的節奏

2016-01-04 12:46:21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很多父母都有“催促”孩子做事的習慣,通常由早至晚,由催促刷牙洗臉到穿衣服,由催促洗手吃飯到睡覺,一天下來這樣催來催去,少說也要催上二三十次,最終是大人孩子都煩。

別對孩子說“快點”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站被瘋狂點播。整首歌只聽到一位母親急切的、不容置疑的催促聲:“快點啊,快點啊,不然就來不及了!”中國人聽了忍俊不禁——原來普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媽媽之歌》描述了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孩子與大人一樣,每日生活在催促之中,快速、高效、忙碌、省事,成為最基本和理所當然的生活狀態。曾經,父母叮囑孩子的口頭禪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著”,現在孩子聽到最多的是“快點吃飯”、“快點做作業”、“快點彈琴”、“快點睡覺”,甚至“快點玩”。

誰的節奏被打亂?

父母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太磨蹭,打亂了自己的節奏,于是反過來打亂孩子的節奏。

少兒科技館里,4歲的夢夢在運動傳送裝置邊,不厭其煩地跑來跑去,轉動把手,看小球前進、落下、再前進……在一旁的媽媽煩躁地走來走去:“老玩一個有什么意思?再玩這個就沒時間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說,她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則不停地掙扎回頭……

“每次看到兩歲半的女兒笨拙地、慢慢騰騰地舉起小勺子吃飯,我就在一邊按捺不住。盡管女兒也能慢慢地把飯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節奏,于是干脆拿勺舀飯往女兒嘴里塞,而且成了常態。”32歲的何女士說,自己也知道這種做法不對,“但只有看到飯菜被女兒吃進肚子里,我才能安心。”

這樣催促乃至代勞的場景,對大多數父母來說并不陌生吧?大人總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節奏行事。其實,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奏、生理節奏以及生命節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節奏,對他們而言,感覺最舒服、最順暢、最有利的就是順應自然的生理節奏。如果孩子的生活節奏過快,會影響身體的激素分泌,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損害。

經常被打亂節奏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表現為反應遲緩、自我壓抑、對某些事物過分依賴。

第一類孩子學會了取悅他人并優先滿足他人的愿望,第二類孩子卻因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壞孩子”,從而失去自信。這兩種情況都容易讓孩子喪失自我。

停不下來的父母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功論導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標準……都促使父母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標準去催促孩子,就像媽媽帶著孩子匆忙地走在學琴的路上,打仗一般緊張。這其中,孩子的節奏問題普遍被忽視了。

周末、節假日,父母讓孩子趕緊吃飯,吃完飯趕緊做作業、畫畫、彈琴……孩子們不僅在學校里承受著各種快節奏的壓力,出了校門依然不得清閑。家長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周末不僅應該是放松的日子,也是用來深切了解孩子各種需求的時機。

42歲的李女士在兒子8歲生日那天大受打擊:孩子想要的生日禮物竟然是“一個什么都不用干的周末”。她說:“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覺到孩子內心的痛苦,這種痛苦深深地震撼了我。”

1970年,于貝爾·蒙達涅教授帶領科研團隊,以兒童的生物心理節律為課題,根據不同兒童的年齡、發展及生活環境展開了完整的研究。基于此,西方發達國家把學齡前兒童每天有效的學習時間定為3個半小時。這個時間在大多數情況下被延長至4個半小時。一般情況下,小學生每天上課的時間為上午9∶00到11∶00、11∶30或12∶00,對于年齡較長、級別稍高,或對信息接受、消化更快的孩子,則在下午適當添加幾小時,一般從14∶30到15∶00、16∶00或16∶30。

尊重孩子的磨蹭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種正常現象,它能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適應外部世界。但是,當催促過多地表現在與孩子的關系上時,通常是因為父母自身的焦慮。當父母無法克服這些焦慮,將這些焦慮轉嫁給孩子時,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

經常被父母催促來催促去,孩子會質疑自己的生活節奏,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要么逐漸認同父母而變成一個同樣焦慮的人,要么以一種極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這種被動拖沓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憤怒。

當然,一味地指責家長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家長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社會現狀已經不存在有利于人體自身發展的節奏,找到一個適合照顧孩子和指導孩子的方式更是越來越困難。從深層意義上研究,熱衷快節奏,與時間賽跑是人類的一種潛意識。如果時常感到被迫加快生活節奏,很累卻不能停下來,那是因為我們潛意識里需要戰勝某種恐懼:幼年對長輩和老師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對消極狀態的恐懼,以及對抑郁、空虛與迷茫感的恐懼。

作為家長,當務之急是嘗試和孩子一起放慢節奏去生活。這樣做不僅事關家庭生活品質,而且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如果父母只教會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體和頭腦,卻沒有讓孩子學會如何產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豈不是一種失敗?而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的技能,孩子往往是在游戲中獲得的。

放慢速度絕不僅僅是為了停下來喘口氣,而是為了感知和感受周圍,去想象,去思考。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節奏去吃飯、穿衣,從而讓他了解自己是誰,會做些什么。讓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耍,以促進他把事物形象化、概念化,從而區分想象與現實,言語與行動。這一切能夠使他發現自己并了解他人,最終形成對自我以及世界的認知。

一行禪師說:“從容地讓自己生活得更深刻一些。”對家長來說,讓禪宗哲學在忙亂的早晨給自己帶來一絲恬靜的氣息,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課。

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情侣对白| 国产成人精品影院狼色在线|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夜夜|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99这里只有精品66视频|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538| 在线精品动漫一区二区无广告 | 国产美女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丝袜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五月天婷亚洲天综合网精品偷 | 国产精品午夜国产小视频| 2020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国内精品一线二线三线黄| 国产精品先锋资源站先锋影院 | 53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青青热久久久久综合精品|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色屋成人免费精品网站| 91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九九99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 亚洲国产日产无码精品|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