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感覺有道坎總過不去,抑郁長達一兩年就要小心
不良情緒為什么能致癌?何裕民解釋說,國外很早就認為敏感、抑郁、多疑、厭世是癌癥的催化劑,其可能機理是抑郁大大削弱了人的免疫功能,使人體機能處于低質量運行狀態,當細胞突變時不易自我清除。比如有些女性癌癥患者愛較真,性格內向,愛生氣又不擅表達,導致植物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長期處于高度亢奮和緊張狀態,反復刺激,造成靶器官如乳腺和卵巢受傷。而很多優秀男性拼命工作、壓抑自我,患胃癌與胰腺癌的較多,因為消化系統是情緒的晴雨表,很易受損。
袁鳳蘭教授也指出,愛生氣的人日常血中氧飽和度易低,和滿面紅光、血氧飽和度高的人截然不同,生氣時面色蒼白、嘴唇發紫、手腳冰涼,天長日久,會導致免疫功能低下,臟器病變。而免疫功能高低是決定人是否患癌的因素之一。
生氣是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情緒,張國璽認為,但并不是說人只要生氣就會得癌。兩口子吵架、被領導批評,是常見的負性事件,不同的人對此反應不一樣。如果你覺得生活中讓你生氣的事像道坎一樣,怎么也邁不過去了,思想鉆了牛角尖,而且抑郁的心態持續時間特別長,達到一兩年以上,就要小心了。何裕民也指出,人處在長期抑郁狀態,至少要兩三年以上才會出現病狀。
北京安定醫院抑郁癥治療中心九病區主任羅炯則提醒,一旦出現情緒低落、興趣減少、失眠、焦慮、恐懼、悲觀、頭痛厭世等癥狀,并持續兩周以上,有可能是患有抑郁障礙,應該及時就醫。
陽光個性的人不愛生病,想不生氣需改變認知方式
其實,生氣的人不止易得癌,還面臨著生活中很多其他健康風險。比如有研究表明,女性生氣時,容易長色斑、加速腦細胞衰老,導致胃潰瘍和心肌缺氧,還可能引發甲亢。
張國璽說,陽光的人不愛生病,要想不生氣,需要改變錯誤認知方式、建立正確認知方式是關鍵。如何改變呢?他介紹了一個A+B=C→D→E的公式。
其中,A代表事件,B代表認知方式,C代表結論,D代表情緒,E代表身心健康。相同事件,不同認知方式,得出的結論不同,會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對身心健康的影響也不同。比如一杯水,被你不小心灑了半杯,張國璽說,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認知方式。一種人得出的結論是還剩半杯,并因此感到高興、興奮,從而對身心健康造成好的影響;另一種人得出的結論是水少了半杯,為此郁悶、生氣,從而對身心健康造成壞的影響。
“要記住,很多時候,人改變不了客觀環境,只能改變自己。你不能總是抱怨為什么倒霉的總是我,卻忽視了人都有走運的時候。要求別人太多,改變自己太少,就會出現問題。”張國璽提醒。
對于改變思考方式的建議,何裕民教授也非常認同,他說,對事情的后果不做無謂的聯想、多交朋友、種花養鳥、培養多種興趣愛好、讀好書、多曬太陽也非常重要。還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四一二經絡調理法”:四,就是合谷、內關、足三里、太沖四個穴位的按摩,每天兩次,每次五分鐘;一,是一個以腹式呼吸為主的基本氣功鍛煉,每天兩次,每次五分鐘;二,就是以兩條腿為主的下蹲運動,每天一次,每次五分鐘。可以紓解抑郁,疏通經絡,調暢氣血,活絡關節,從而調整內臟功能。
做好“女性防癌四部曲”,“難得糊涂”遠離癌癥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讓女性遠離癌癥呢?很簡單,不妨做個難得糊涂的“笨女人”。對此,專家提出了“女性防癌四部曲”,包括優化個性、走出抑郁、釋放壓力、穩定心理。
首先,要學會換一種方法思考。“生活中,女性要認識到不是所有事都非常重要,都必須認真對待,非達到完美不可。其實,人所遇到的事只有5%是非常重要或緊迫的;另有15%~25%是比較緊迫的。事事認真,勢必因長期的重壓而導致心身疲憊,甚至功能紊亂,終致患病。而所有事務中,沒有比自身健康更重要的。”
其次,凡事不做過多聯想,“難得糊涂”反而更好。從容應對倒常常能夠柳暗花明。
再次,學會及時釋放壓力。女性不要將生活局限在家庭和工作中,要多結交朋友,取得有效的“社會支持”。社會支持度越高,患癌的可能性越低,越容易維護自己的心身健康。還要善于及時表達情感,善于及時宣泄郁悶;同時要培養多種興趣愛好,以釋放壓力和壓抑,陶冶性情。
此外,女性還應理解周期性變化,善于自我激勵。在心身疲憊時告誡自己:這是暫時的,很快就會走出“谷底”。
最后,經常運動,心態平和。 “癌癥高危女人”要多參加戶外活動,保持平和的心態,注意休息,多喝綠茶,多吃堅果。
專家指出,其實癌癥是一種心身的雙重疾病。如果能夠開朗一點,在生活中,有個寬容平和的心態,不做一個“較真”的女人,將更加有利于身心健康。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