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我們在家做菜,遇到發臭發爛的食物都會選擇丟棄。肉的營養價值高,口感好,能夠為身體快速補充能量,買肉很少買得剛剛好,一般都會多買一些,那么,肉有點味道了還能吃嗎?下面,和360常識網一起看看關于肉有味道了是否能吃的相關知識吧。
本文目錄
1、肉有味道了還能吃嗎?
2、吃了變質肉會怎么樣?
3、怎樣分別肉是否變質?

肉有味道了還能吃嗎?
沒有發出變質的腐臭味就可以食用。
食用之前先用清水洗一遍,再用開水汆燙一次,煮肉時放些紅酒或是白酒在里面,出鍋前往鍋中放點鹽巴、蒜、生姜等調味品,這樣煮出來的肉沒有味道。

吃了變質肉會怎么樣?
肉類變質后,微生物大量繁殖并產生代謝物,比如肉毒毒素等,會破壞人體的神經,導致肌肉僵硬麻痹。其他代謝物還會引起急性中毒,食用者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眩暈等癥狀,嚴重的還會昏迷,甚至會因為心力衰竭而死亡。

怎樣分別肉是否變質?
1、表面發黏
新鮮的肉外表微干或濕潤,切面稍潮濕,用手摸有油質感,但不發黏;而肉變質以后,由于微生物大量滋生,會產生黏性代謝產物,造成肉表面發黏,甚至出現拉絲。肉類表面發黏是腐敗開始的標志。
2、彈性變差
新鮮的肉質地緊密且富有彈性,用手指按壓凹陷后會立即復原。貯藏越久,肉里面的蛋白質、脂肪會逐漸被酶分解,肌纖維被破壞,所以肉會失去原有的彈性,手指壓后的凹陷不僅不能完全復原,甚至會留有痕跡。
3、生肉顏色
禽肉皮膚為淡黃色或白色,肉色白里泛紅。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由于肌紅蛋白被氧化,肉色會逐漸變成紅褐色。顏色越深,可食性越低。而當肉表面變成灰色或灰綠色,甚至出現白色或黑色斑點時,說明微生物已經產生大量的代謝產物,這樣的肉就不能吃。
4、湯底顏色
新鮮的肉煮熟后肉湯透明,湯表面聚集大量油滴。而變質肉中的蛋白質被微生物分解,會產生很多低級代謝產物散落在湯里,造成肉湯渾濁,并且湯面幾乎無油滴。
為了健康著想,我們自己在買市場肉時,一定要分辨清楚買的是否是新鮮的肉,如果遇到賣發臭的肉的,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