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術后護理康復鍛煉
由于外傷造成的膝關節損傷,就會對整個膝關節造成嚴重的傷害,所以膝關節由于損傷比較嚴重,就喪失了膝關節的功能,因此很多的患者,為了能盡快的讓膝關節,能發揮功能,就想通過膝關節手術讓自己盡快康復,那么膝關節手術后護理和康復鍛煉有哪些,就來看看下面介紹。
術后康復鍛煉應注意保護傷口,避免污染,如傷口暴露應馬上消毒更換敷料。
鍛煉應從小量開始逐漸遞增,根據鍛煉后及次日的反應(全身狀態、疲勞程度、膝關節局部腫脹和疼痛等)增減運動量。鍛煉后以不發生膝關節局部疼痛、腫脹等為宜,如發生也應采取相應措施在幾小時內緩解,不應持續到第二天。均勻分布運動量,應有短時間間隔休息。與隔日長時間運動相比,每日短時間多次的運動更有效。根據不同康復階段的需要和功能恢復情況適時調整運動強度、時間及方式。
鍛煉前后疼痛嚴重或對疼痛比較敏感的,可用一些溫熱療法,并可小量使用消炎鎮痛藥或止痛藥。老年人鍛煉前應排盡大小便,避免睡覺醒后半小時到一小時內或起床后立即鍛煉。鍛煉時應穿寬松衣褲和防滑鞋,最好有人協助保護,并予以適當鼓勵,共同配合努力。
增加膝關節活動度和增加肌力的鍛煉相結合,即使達到正常水平也應繼續維持長期的鍛煉。
圍手術期康復練習,主要是術后住院期間的康復治療,根據術后身體恢復狀況可以分幾個階段進行。(起始階段、中間階段、遞進階段、恢復活動階段)
(1)術后第1~3天
由于手術創傷和術中一定量的失血,因此術后第 1 天病人較虛弱,傷口疼痛也較明顯,麻醉造成的胃腸道功能未完全恢復不能進食,同時關節腔內的積血仍需通過保留的引流管引出。因此,病人以靜養為主。足踝至膝關節以上用彈力繃帶輕微加壓包扎、冰袋冷敷以減少出血、消除腫脹。由于即使正常人在休息時膝關節也傾向于輕度屈曲,因此如膝關節后側軟組織較緊則應將足跟墊高使膝關節處于伸直位以防日后膝關節屈曲攣縮,在訓練間隙和夜間休息時使用沙袋壓迫、膝關節支具或伸直位石膏防止屈曲,一般術后應持續使用 6 ~ 8 周。
由于下肢肌肉的舒縮猶如一個泵不斷將血液擠回心臟,手術后患肢完全沒有活動可使下肢血液淤積、腫脹,造成深靜脈血栓,血栓脫落可造成肺、腦梗塞引起生命危險。同時完全沒有活動可使肌肉和關節失去彈性,影響術后肢體和關節功能的恢復。因此,手術后第1~3天應將小腿略墊高,同時做如下康復練習:
①被動練習(在醫護人員指導下由陪護人員完成)
● 對患肢做由足及大腿的按摩,每 2 小時按摩 10 分鐘
● 對患肢做由足及大腿的按摩,每 2 小時按摩 10 分鐘
● 屈伸踝關節(與下肢按摩交替進行),每 1 小時活動 10 分鐘
本階段暫避免CPM練習,因可能增加關節內出血。
②主動練習(病人自主完成)
肌肉等長舒縮練習(與被動練習間隔進行):
● 足用力做上勾和下踩的動作,每隔1小時10下,每個動作持續3秒
● 健膝屈曲,患膝充分伸直做壓床動作,此時股四頭肌收縮、膝關節展平,髕骨可輕微上下移動,每2小時練習1組,重復30次,每次持續10~15秒
通過本階段鍛煉應達到:
● 基本消除患肢腫脹
● 患肢大腿、小腿肌肉能夠協調用力做出肌肉舒縮動作
● 依靠小腿重力,膝關節被動自由屈曲無嚴重不適
(2)術后第 4 ~ 7 天
病人已經可以正常進食,體力逐漸恢復,傷口疼痛開始減輕,關節內積血引流管已經拔除,患肢腫脹逐漸消除,可在床上坐起。
本階段可繼續前3天的練習,但逐漸過度到完全主動練習。
增加以下練習:
① 主動練習
● 抱大腿上提,呈屈膝活動,每隔2小時5~10下,或仰臥于床邊。
● 側身,患肢在上,做無重力屈伸膝關節的動作,每隔2小時5~10下。
● 在陪護人員幫助下,坐于床邊,雙側小腿自然下垂于床邊,如疼痛較劇烈可先在床邊放一張凳子,足擱于凳子上。或仰臥于床邊,將患側小腿懸于床沿下,通過自我調節髖關節的位置及外展角度來調整膝關節屈曲度,以完成膝關節自我控制下的主動屈曲,角度逐漸增大。
每隔 2 小時懸垂約 10 分鐘。
自然下垂習慣后,坐于床沿做如下鍛煉:
● 健側(或一側)足與小腿壓于患側(或另一側)足踝上,做向下悠壓的動作。
● 健側(或一側)足勾于患側(或另一側)足跟部,協助患側(或另一側)小腿做上舉的動作;或用一根繃帶一頭綁于足部,另一頭牽于病人手中,自行牽引使小腿抬起,膝關節伸直。
兩者交替進行,每2小時練習20~30分鐘,以增強關節活動范圍練習(ROM 練習)。
本階段可在陪護人員幫助下下床坐于凳子上或作適應性站立(創傷反應期過后即可)。不用骨水泥固定的膝關節置換應于術后5~6周下地。
② 被動練習
有條件的可開始 CPM 練習,由20~30°開始,逐漸增加角度,每天3~4次,30分鐘/次。本練習的好處在于病人練習時處于放松狀態,較容易克服活動時疼痛造成的肌肉緊張。
幾種練習可交替進行,因患肢下垂造成的小腿及足面腫脹或充血發紫不必擔心,會隨著術后恢復練習而逐漸消失。
通過本階段鍛煉應達到:
● 爭取膝關節被動屈曲達到90°,并能完全伸直(被動)
● 能適應坐凳和站立狀態
(3)術后第8~14天
根據恢復情況繼續前一階段練習,并可進一步增加以下練習。
①臥床直腿抬高練習,抬30°即可,保證膝關節伸直及背部展平,堅持5~7秒,重復30次,每天練習3~4次。可先墊枕幫助,逐漸降低枕頭高度。避免側臥外展抬腿(直腿抬高鍛煉)。
②扶欄桿做下蹲練習,蹲下后堅持5~7秒,每天3~4次,每次30下,逐漸增加下蹲程度。
③漸進式膝踝屈伸練習
● 慢慢地同時抬起腳跟,直到腳尖著地,然后放回來直到腳跟著地
● 交替練習上面的動作,一只腳腳尖著地,一只腳腳跟著地,交替變換
● 將兩只腳輪流拉向臀部方向。要讓整個腳掌在地面上滑動,一定要用力壓地板并要有繃緊肌肉的感覺。
● 將一條腿向前伸,勾起腳尖。讓腿完全伸直,拉回腿的時候讓腳掌完全貼在地面上
● 將一條腿伸開,離開地面一段距離。保持7秒鐘,慢慢放下腿,讓腳后跟著地。然后腳掌著地,慢慢拉回腿,每天練習3~4組,每組30次。
④練習③也可在床上練習并與練習①相結合。
⑤在陪護人員指導下扶助行器練習平路行走,膝關節負重約10公斤(秤量),每天練習3~4次,每次10~20分鐘。
自行或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合理安排,日間交替進行上述練習。
了解了以上的內容,相信你也了解了膝關節手術,也了解了膝關節手術以后的護理,所以在充分了解后,為了能盡快的讓自己膝關節功能恢復,要選擇一家大的醫院,通過膝關節手術,在做好護理工作,通過功能鍛煉,就能盡快讓損傷的膝關節,通過護理,通過鍛煉,盡快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