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養(yǎng)生 揭秘大師齊白石的養(yǎng)生之道
提起齊白石,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的畫。他的畫非常具有觀賞性。其實很少有人知道,除了它的畫之外,齊白石還是一位養(yǎng)生高手,在他年近百歲時,仍然精力充沛,瀟灑自如。可見其養(yǎng)生有獨到之處。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齊白石的養(yǎng)生之道吧。
想要長命百歲談何容易。而每個健康長壽的人一定有其秘訣。齊白石一生恪守養(yǎng)生“七戒”,這才使得他在百歲之余仍能有個好的身體。
白石老人一生恪守保養(yǎng)身體的“七戒”
一戒飲酒
白石老人認為飲酒有害健康,除有時飲少量葡萄酒外,平時從不飲酒。
二戒空度
“人生不學,苦混一天。”白石老人每天繪畫不止,不讓時光虛度。他逝世前一年仍作畫600余幅。
三戒吸煙
白石老人不吸煙,家中亦不備煙。
四戒懶惰
白石老人堅持自己料理生活,如補衣、洗碗、掃地等活,都親自去做。
五戒狂喜
他的畫經常獲大獎或被選人國際畫展,他隱樂于心,平靜坦然對待,毫無狂喜之態(tài)。
六戒空思
白石老人認為空思空想無益健康,還會陷入雜亂無章的憶舊中,不能自制。
七戒悲憤
白石老人泰然處世,始終保持平靜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既不大喜過望,也不大悲大泣。
當然,僅僅除了七戒還不能夠使白石老人長命百歲,生活中他還有很多良好的飲食習慣,讓我們一起學習一下。
喝茶
茶已被世界公認為是最好的保健飲料之一。飲茶不僅能增進營養(yǎng),而且能預防疾病。茶能解渴提神,它的止渴生津功能是目前任何飲料無法相比的。茶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豐富營養(yǎng)成分。茶能防治多種疾病,包括抗衰老、抗癌防癌等。茶還能陶冶情操,使人心身更健康。
白石老人很早就掌握了用茶防治疾病的各種方法。一般情況下,服用中西藥都不建議配茶使用,但是中藥里頭,卻有一些可解風熱的藥物,反而需要配上清茶,藥效才會更顯著,而且也有以茶入藥的例子。白石老人認為,即沖即飲的決明子茶屬于性涼味甘苦的食材,是天然的解毒劑。某些因植物或藥物中毒的人,在找醫(yī)生診治前,可先喝下大量的濃茶應急。感受風寒的人,也可喝熱茶緩解身體的不適。治風寒中藥須配清茶,由于風寒感冒者的癥狀多半出現在上呼吸道,而茶有把氣上引的效果。配合清茶服用,可把藥效引到頭面,迅速緩解上呼吸道的頭痛、流鼻涕等現象。
白石老人還認為,喝茶過量易傷胃及失眠,更會尿頻,因此飲用量要控制好,并且最好在睡前兩個小時左右不要喝茶。患有慢性胃炎和胃潰瘍的人,也不宜喝濃茶。中藥里有很多養(yǎng)生茶,如能配合個人的體質善加利用的話,對強身健體有很大幫助。養(yǎng)生茶每天喝一次就夠了,不必太多。
中醫(yī)病因學認為,飲食要適當調節(jié),不應有所偏嗜,這樣才能使人體獲得各種需要的營養(yǎng)。若飲食偏嗜或飲食過寒過熱,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或某些營養(yǎng)缺乏而發(fā)生疾病。白石老人晚年能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他延年益壽的關鍵之一。
飲食
白石老人始終認為食之有道是延年益壽的關鍵,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方式:
雜食雜食充分體現了食物互補的原理。雜食是獲得各種營養(yǎng)素的保證。有人提出“每天至少吃30種食物”,如條件所限,可先從每天吃10種、15種食物做起。
慢食一口飯嚼30次,一頓飯吃半個小時,可以減肥、美容、防癌、健腦。
素食意思是“基本吃素”,不是一點兒葷也不吃,素食是防治文明病的核心措施。
早食一日三餐皆需早。早餐早食還是一天的“智力開關”,晚餐早食可預防疾病。
淡食就是少鹽、少油、少糖,而多鹽、多油、多糖是“三害”。
冷食低溫可延壽,冷食還可增強消化道功能。
鮮食絕大多數食物以新鮮為好,許多“活營養(yǎng)素”可得以保持,提倡“鮮做鮮吃”、“不吃剩”。
潔食干凈的食物。
生食指“適合生食的盡量生食”,避免營養(yǎng)素的損失。
定食定時定量進食,久而久之形成動力定型,是最佳的養(yǎng)生之道。
稀食食粥養(yǎng)生自古延續(xù)至今,除粥外,還應包括牛奶、豆?jié){等流質。
小食三頓正餐外的小餐稱為“小食”,符合“少食多餐”原則,具多重功效。
選食應根據自身需要選擇食物(甚至可根據個人體質選擇),使營養(yǎng)更具有針對性。
斷食即在一定時間內,一頓或一天不進食,可徹底地排除體內毒素。
干食干食增強了咀嚼功能,較強地刺激牙周的神經末梢,起到健腦作用。
白石老人輕看名利地位,喜歡過平淡、寧靜的生活,他一生勤奮勞作,雖經歷不少挫折和磨難,但由于他心性平和、恬淡自然,且總能泰然處之,所以能有95歲的高齡。
不少人知道齊白石的日常養(yǎng)生之道,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除了日常養(yǎng)生之道外的書畫養(yǎng)生。
中國書畫是一門傳統(tǒng)藝術,書畫作品的本身就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美學以及精神面貌,齊老的作品,以紅花墨葉兩色花卉與濃淡幾筆蟹蝦,形成自己簡練淳樸、色彩鮮明、富于生活情趣的獨特藝術風格,讓人感到簡約大氣,率真自然。因為他的童真,讓人每每欣賞他的畫,就有種年輕的感覺。也由此,齊老先生年愈九旬時,依然精神飽滿、精力充沛。
齊老先生在書畫表達時,追求一種自然無為的養(yǎng)生之道。在黑與白的世界中,凝神聚氣提筆書寫,寫字作畫時強調一種“無”的狀態(tài)。齊老繪畫時通常是徹底放松,以求在“無為”中尋得“有為”,以達到體內氣血通暢、陰陽平衡的目的。
提筆運氣是人內在的力量。道家認為,氣聚則生,氣散則死,所以人要守氣、保精固精。持之以恒地作畫,使齊老在書畫中得到修身之氣,從而其書畫也表現出一種超凡脫俗的仙氣、自由灑脫的文人骨氣。
齊老一生心胸寬廣、豁達開朗、寧靜淡泊、榮辱不驚,即使他獲得國際和平獎,仍以平靜之心對待。正是這種寧靜以致遠的心態(tài),讓齊老坦然面對世事的滄桑變化和人間的悲歡離合,悠然自得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黃賓虹說中國畫是“祛病增壽的良藥”,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結語:齊老一生淡薄名利,開朗豁達,也正是因為齊老這種良好的心態(tài),讓他坦然面對世事無常和滄桑變化,加上合理的養(yǎng)生之道,才會使這位老人真正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