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姿勢決定是否長壽
現代醫(yī)學研究認為,人體姿勢的正確與否對健康長壽有一定的影響。
立姿
立姿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盡管不是主要的,但對老年人的活動能力與精神狀態(tài)卻有重要影響。軀干無畸形、無明顯駝背等不良體型是老年人健康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老年人在站立時,軀體應自然、平穩(wěn)、端正。兩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傾斜,兩下肢均勻受力,不宜固定某一側。隨著年齡的增加,每次站立時間宜逐步減少。使用手杖的老年人,站立時重心仍應保持在兩下肢,不宜弓背向前。為了保持正確的姿勢,老年人應該經常進行適度的全身性活動,以維持肌肉、骨胳、關節(jié)、韌帶的正常功能,推遲衰老的進程。
坐姿
坐姿在老年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僅所占的時間長,而且坐的方式也比立姿多,通常有端坐、靠坐、盤坐等。坐姿的選擇可根據老年人的習慣和健康狀況決定。不正確的坐姿可引起脊柱彎曲或局部不適與肌肉勞損,是造成腰痛和畸形的重要因素。每次坐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即使姿勢正確,時間長了,也可因肌肉韌帶長時間處于被動的過度牽拉狀態(tài),引起疲勞。老年人入座時,應注意動作要輕緩、平穩(wěn)。入座后姿勢要端正、自然、舒適,上身正直,以保持軀于兩側的肌肉平衡。上肢自然放松,兩手合攏放在兩腿上,下肢自然屈曲,雙腳并攏。
臥姿
老年人有效的睡眠時間雖然比青壯年人短,但是在床上休息的時間則長得多。一般認為側臥比俯臥或仰臥更合理。醫(yī)學認為,這種臥姿可以減輕對心臟的壓迫,有利于胃腸道蠕動,易入睡。當然,無論站、坐、臥,都不可能長久保持一個固定姿勢。研究表明,人在睡眠時,任何姿勢都不是固定不變的,不管何種姿勢,睡著后都要翻身變動體位。但以右側弓形臥位為睡眠的主要體位是可取的,而俯臥和仰臥均會明顯影響呼吸。
行姿
一般說,年紀越大,走動的速度應當越慢,持續(xù)的時間應當越短。但是對任何能步行的老年人來說,每天都必須走動走動。各人走的姿勢細微差別很大,端正、平穩(wěn)、自然是共同原則。如果行走時身體挺直,上肢自然擺動,步幅均勻有力,那么隨著腹肌有節(jié)律的收縮,膈肌的上下運動加強,會使肺活量增加,肺功能得到加強。此外,適度的肌肉運動,還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的平衡。身體條件允許的,還可進行快走或慢跑鍛煉,則效果更理想。